取消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清空记录
历史记录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ICU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的54例患者作为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7)和观察组(n=27).对照组患者采用气囊压力测量表定时测量,观察组患者采用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控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比较及患者VAP,误吸,反流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DDD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VAP.误吸,反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ICU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进行控制有效提高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同时极大降低患者VAP,误吸,反流的发生率.
关 键 词:连续气囊压力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4年10月~2019年5月本院54例ICU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作为对象,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7例,男17例,女10例,年龄36~86岁,平均(50.34±2.34)岁;观察组27例,男16例,女11例,年龄36~86岁,平均(51.37±2.12)岁.两组患者资料差异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h;所有患者入院前均未发生肺部感染同时未合并呼吸道感染,口腔感染等疾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排除标准:1型糖尿病,肿瘤疾病患者;免疫缺陷患者;严重感染,休克患者.
1.2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疾病特点建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并调整到事宜参数,呼吸导管连接气囊. 密切观察呼吸机各项指标,严格无菌操作.对照组:采用气囊压力测量表定时测量,参照VAP防治要求每8h通过气囊压力测量表测定气囊压力1次,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观察组:采用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控制,连接好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的电源,将气囊压力设定为25~30cmH2O,检查仪器侧面出气口与人工气道气囊安全紧密连接,仪器开始工作后,当充气压力达到25~30cmH2O自动停止充气,当充气压力低于设定值时自动充气.
临床应用
对两组患者口腔,导管内滞留物进行引流,建立负压吸引系统,对患者分泌物持续吸引,4~6h对门下引流管进行冲洗1次.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②比较两组患者
VAP,误吸,反流的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χ2 检验,采用n、% 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 `x ±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DDD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患者VAP,误吸,反流的发生率观察组患者VAP,误吸,反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VAP是呼吸内科机械通气患者常见而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引起VAP发生的主要因素有患者年龄较大,其自身免疫力低下;有慢性肺疾病,长期卧床咳痰困难;机械通气时间较长,且上机前已使用抗生素;由于长期使用H受体阻断剂导致消化道细菌异位.其中机械通气时间长是VAP发生的主要因素.据国内文献报道,VAP的患病率达43.1%,病死率达51.6%[3].VAP多为混合型感染,耐药性强,治疗难度较大.人工气道的建立是保证ICU患者呼吸通畅,保护重要器官的有效措施.因此,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尤为重要,理想的气囊压力能够有效防止气管导管和气管壁之间漏气的现象发生,同时有效避免口腔分泌物及胃容物误吸入气道[4].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患者躁动,拍背,翻身及各种医疗操作都会影响气囊压力变化,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因此需采取持续性的监测方式来保障气囊压力时刻控制在设定范围之内[5].本研究对ICU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进行控制,持续的气囊压力控制能减少护理人员的测定次数,降低其工作量.有效降低VAP的发生率,减少抗生素药物的使用,VAP的发生会使ICU机械通气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极大增加住院费用.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DDD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准确地将气囊压力有效控制在25~30cmH2O至关重要,气囊压力低于25cmH2O时气囊与其气管内壁的缝隙不能完全封闭,会导致气囊上的滞留物进入呼吸道[6];当气囊压力高于30cmH2O时,容易对气道黏膜的血流进行阻断,造成黏膜损伤.采用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进行控制避免了气囊压力过低或过高导致的误吸、反流及气道黏膜缺血性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VAP,误吸,反流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对ICU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采用连续气囊压力监测治疗仪进行控制有效提高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同时极大降低患者VAP,误吸,反流的发生率.
表1. 两组患者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效果比较(x±s,n=27)
参考文献
[1] 孙建华,刘金榜,郭海凌,等.自动调节气囊压力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3):319-325.
[2] 朱焕玲,梁菁,刘淑莹,等.人工气道管理小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3):357-359.
[3] 符春花,周保娇,李珍美,等.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预防医学,2017,44(8):1528-1531.
[4] 姜琳飞,王旭光,丁艳,等.手持测压器在连续动态气囊压力监测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31):247.
[5] 钟婉红,陈兰,王秀娟,等.ICU住院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8,35(4):38-40.
[6] 张序心,卢美凤.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及护理措施执行情况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8)